B+/ 假如说《when i was 18 years old》的结尾是用声音和运镜释放了桥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历史构造出一种具象的“回音”的话《一百天的约定》便是另一种定位网络的散播海边仍是记忆与当下重叠之处仍是边界产生动荡的节点;同时城市内部的高楼灯光、港口邮轮的漆面与破败街区的霓虹灯、欲望漫溢的手机屏幕扭结一体;而公交车、摩托车乃至婴儿车的运动在繁华与破败之间勾勒出不稳定的流线(从未)归属于边界的人以一种近乎冷漠的方式蓄积着力而这种力却被诗与目光维系在某种潜能的维度——也正是这种潜能的在场让结尾身体的替换、隐匿与潜行显得如此神圣而坚定
用户评论